攝影/攝像資料庫
輸入機構/課程/服務名稱

從入門到精通,這些攝影技術少不了!

原創(chuàng)2023-09-08 14:59:49
# 攝影 # 攝影技術 # 攝影進階

對于攝影新手來說,想要更加快速地掌握相機功能并拍攝出令人滿意的照片,需要學習和運用一些攝影基礎知識和技巧。以下是一些關于攝影基礎和技巧的知識點:

要領一、曝光三要素-掌握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

在拿到相機時,首先需要了解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這三個曝光要素。它們共同決定了照片的曝光情況,是攝影的基礎知識。

光圈:影響照片的景深和清晰度

光圈越大(如F1.4),進光量越多,畫面越亮;光圈越?。ㄈ鏔16),進光量越少,畫面越暗。光圈大小還會影響景深,大光圈背景模糊,突出主體;小光圈背景清晰,適合拍攝風景。

快門速度:捕捉動態(tài)和表達動感

快門速度越快(如1/1000秒),曝光時間越短,畫面越暗;快門速度越慢(如1秒),曝光時間越長,畫面越亮。高速快門可以捕捉運動物體的瞬間姿態(tài),如體育賽事、野生動物等;慢門可以記錄光線的軌跡,表現(xiàn)畫面的動感,如車軌、星軌等。

感光度:影響畫質和噪點

感光度越高(如ISO 1600),畫面越亮,但噪點也越多;感光度越低(如ISO 100),畫面越暗,畫質也越好。因此,在低ISO的情況下,盡量使用三腳架以減少抖動和噪點。

要領二、拍攝模式-運用不同的曝光模式

不同的拍攝模式是相機對曝光三要素的自動調整程度不同。

自動模式(AUTO):適合抓拍和新手使用,但可能產(chǎn)生曝光不準確的問題。

程序自動模式(P檔):可以設置ISO,由曝光補償來調整畫面亮暗,適合抓拍和新手使用。

光圈優(yōu)先模式(Av/A):手動設置光圈,相機自動設置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再通過曝光補償調整亮暗。適合靜物攝影,如人像擺拍、風光攝影等。

快門優(yōu)先模式(Tv/S):手動設置快門速度,光圈和感光度自動設置,最后通過曝光補償調整亮暗。適合運動攝影,如體育賽事、野生動物、光繪車軌等。

手動曝光模式(M檔):需要手動調整曝光三要素,難度較大,但可以實現(xiàn)對曝光的完全掌控。

要領三、對焦-確保主體清晰

對焦的目的是保證主體的清晰度,需要了解以下三種對焦模式:

單次自動對焦(AF-S):適合靜止的物體拍攝。半按快門后會有“嘀”一聲,代表對焦完成。

伺服自動對焦(AF-C):適合運動主體的拍攝。半按快門后會持續(xù)對運動物體對焦。

手動對焦(MF):是最 精準的對焦模式,但對焦速度較慢。在自動對焦失效時可以依靠手動對焦解決。失效的情況包括:太過靠近拍攝的微距場景、弱光拍攝的夜晚場景、畫面無反差的純背景場景等。

要領四、測光-準確曝光

測光是為了讓主體曝光正常,給相機提供曝光參數(shù)指導。常見的測光模式有:

評價測光(評價測光):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可提供不錯的參考效果,適合大多數(shù)場景。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對畫面中間1/3區(qū)域進行測光,適合主體在中間的場景測光。

點測光:只對畫面中3%的區(qū)域進行測光,可以保證主體的曝光準確,但使用時需要注意逆光人像、大光比場景等特定場景。

要領五、白平衡-控制色調氛圍

白平衡與色溫有關,通過控制畫面的冷暖調氛圍來影響照片效果。

維持白平衡:選擇“自動白平衡”即可讓環(huán)境色彩還原,不偏色,維持“白色的平衡”。

運用白平衡控制畫面氛圍:可以通過調整相機的色溫值來改變畫面的色調氛圍。例如,想要偏黃暖調的效果時可以調高相機的色溫值;想要偏藍冷調的效果時可以調低相機的色溫值。

要領六、構圖-合理布局突出主體

構圖的目的,在于通過安排畫面布局,讓陪體烘托主體,重在表現(xiàn)主體。

常見的構圖方法有三分法、中心構圖、對稱構圖、對角線構圖、框架構圖等。

新手建議嘗試三分法構圖,相機上有九宮格輔助線,讓主體落在輔助線上或四個交叉點上,會讓畫面更加美觀。學會構圖,不是局限,先千篇一律,再打破陳規(guī),攝影不局限。


查看剩余內容
loading
Hi,我是教育寶平臺顧問 添加我的微信,在查找或下載資料時,有任何問題,我會隨時為您解決~
loading
掃描二維碼 添加顧問微信

點贊

收藏

資深學習規(guī)劃師,免費幫您答疑解惑,定制學習方案
限時免費咨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1. 三腳架的定位非常重要
    科普
    # 攝影攝像 # 三腳架
  2. 使用長焦鏡頭需要我們對攝影技術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心的準備
    科普
    # 攝影攝像 # 長焦鏡頭
  3. 攝影和攝像都有各自的發(fā)展方向和市場需求
    就業(yè)
    # 攝影 # 攝像
教育寶攝影/攝像頻道
教育寶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專業(yè)的攝影/攝像學習平臺,為攝影/攝像學員、教育機構、從業(yè)者和上下游搭建連接、互動、交流和賦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