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播課程和知識付費機構(gòu)入駐教育寶網(wǎng)課平臺
公立私立幼兒園、中小學(xué)、職業(yè)學(xué)校入駐教育寶學(xué)校庫
研學(xué)、周末活動、冬夏令營機構(gòu)入駐研學(xué)活動子平臺
在兒童學(xué)畫畫的過程中,*讓家長頭疼的問題一定包含:“媽媽,我不會畫……”“媽媽,你幫我畫嘛”,每當孩子說出這句話,家長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通常會和孩子說,“你隨便畫呀,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但孩子依然一臉茫然,他似乎絲毫不知自己想畫什么,也不知道該從哪里畫起。
這種情況,或許是因為孩子的獨立繪畫能力較弱,繪畫表現(xiàn)不自信,家長適當?shù)募尤肱c引導(dǎo),比直接要求孩子畫畫有效得多!
一、怎么激發(fā)孩子畫畫的欲望?
家長既然想讓孩子畫,那么就要善于激發(fā)孩子的繪畫欲望。比如帶孩子從動物園玩兒回來,就可以順勢問問孩子:
你今天在動物園看到了什么動物了?
你*喜歡哪種動物?它長什么樣子?
媽媽忘記給它拍照片了,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先觀察,后繪畫,然后再嘗試讓他們畫出來。
舉個例子:
家長可以先畫出其中一種動物,然后讓孩子猜“你畫的是什么”,或者直接降低繪畫水平,故意畫錯(比如斑馬黑白條紋,故意畫成紅與黃),然后讓孩子幫忙糾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繪畫欲望。
也可以僅僅畫出某種動物的一部分(比如大象),不畫鼻子,只畫兩條腿,讓孩子幫忙補全,仔細回想有沒有耳朵和尾巴呢?
總之,對于自己不愿或不能獨立繪畫的孩子而言,家長適時的引導(dǎo)和參與很重要。
二、孩子說不會畫,該怎么引導(dǎo)?
無論大人孩子,做一件事往往第一步是最難的。繪制一幅畫時,孩子若說不會畫,家長完全可以幫孩子開個頭兒,讓他們更有自信、有興趣地畫下去。
但此時的“開頭兒”并不是說您需要拿著筆幫孩子畫,而是稍微動動腦,動動嘴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想要畫一只貓咪,你可以這樣引導(dǎo):
家長:你想畫什么顏色的貓咪呢?
孩子:黃色的
家長:這個貓咪是個小英雄嗎?
孩子:不是,它是小公主……
家長:那它一定很漂亮吧?
孩子:嗯,它是公主呢,所以她有好看的裙子和花環(huán)……
家長:那它在哪里住呀?你想讓它干什么呢?
孩子:……
家長:你可以先想想,假如你是小公主,你會住在哪里,會做些什么呢?
孩子:住在一片草原上,捉蝴蝶玩兒!
家長:這可真棒!那我們先畫貓咪小公主吧!
通過問答的形式,一步步引導(dǎo)出孩子畫出她心中的貓咪。(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對于造型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在引導(dǎo)時切記:不要急于刻意讓孩子畫的具象(即不要引導(dǎo)孩子按照客觀標準繪畫),要尊重孩子讀題提煉出的表現(xiàn)符號。
更不要對孩子說“這條河流怎么是粉色的啊?”“這貓的頭太大了吧?”“尾巴都快翹到天上了?”
雖然孩子畫得畫不符合客觀標準,但他在自己獨立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思考,有想法,因此是寶貴的。只有當孩子足夠自信,敢于大膽下筆畫畫時,才能在繪畫方面建立自信并產(chǎn)生正向興趣。
如果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還沒動筆就擔心自己畫的不像,后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引導(dǎo)孩子將畫面豐富起來?
當孩子的一幅畫只有一個主體,顯得單調(diào)不豐富時,家長可以引導(dǎo)孩子畫出更多畫面。
比如,孩子畫得大海里只有一條魚便不想再畫時,您可以這么引導(dǎo):
家長:大海這么大,是不是能裝很多魚呀?
孩子:是??!
家長:那我們再多畫一些魚吧。
孩子:可我不想再畫了。
家長:好吧,那你同意我的魚去你的大海里玩一會嗎?
孩子:可以!
家長:(快速在圖上畫出,并問他)你覺得它的尾巴用什么顏色好呢?
孩子:藍色的。
家長:你可以幫我畫一下嗎?
孩子:好吧~
家長:我的小魚說“謝謝你”,可以再幫它畫一個漂亮的眼睛嗎?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用變通的方法,引導(dǎo)孩子一步步將畫面豐富起來。畫好之后再做對比,畫面單一與畫面豐富的區(qū)別。
通常情況下,當家長掌握并運用“正確引導(dǎo)”后,孩子的繪畫過程都會相對順暢,自然。有時,適當使用語言技巧,就能讓孩子愛上繪畫,而非一味打擊孩子的創(chuàng)作自信。
*文章內(nèi)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點贊
收藏
稍后學(xué)習(xí)規(guī)劃師會與您聯(lián)系,請保證手機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