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備學習IB課程的同學,在選課階段往往會陷入迷茫……好不容易選好了科目,發(fā)現(xiàn)還有Standard level(SL)和Higher Level(HL)的區(qū)別。那么這兩個"Level"之間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下面讓小編來幫助大家理解一下。
IB的課程組成
IB課程主要由六個大的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以和級別(如下圖):
No.1語言A1
語言A1部分是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課程,重點在于英語經典文學作品的賞析。
No.2語言
語言B部分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學習如何使用英語進行寫作和口語交流。
No.3人文與社會學
人文與社會學這部分的課程內容包含:歷史、地理、商業(yè)管理和經濟等。
No.4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
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這部分內容會重點考察學生的數(shù)學分析與方法、數(shù)學應用與解釋等綜合能力。
No.5實驗科學
實驗科學這部分的課程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環(huán)境系統(tǒng)跟設計等。
No.6藝術(選修課程)
藝術這部分課程包含:戲劇、音樂、視覺藝術等。
如果有的同學對這部分內容不感興趣,那么可以從前面的五個課程大類多選一門, 滿足IB的六門課程要求即可。
IB拓展課程:
上圖中橘色的三大模塊是IB的拓展課程,分別為Extend Essay(EE)、TOK知識理論和CAS。
Extend Essay(EE)
學生需要完成大約4000字左右的學術性論文。
TOK知識理論
TOK的英文全稱是Theory of knowledge,需要學生做不同部分的短篇論文寫作+口頭報告。
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
CAS,中文名為創(chuàng)新,行動,服務。
學生需要在兩年的學習中完成至少150小時的拓展能力的相關活動,如:敬老院、幼兒園、賽事志愿者等相關社會活動并記錄CAS活動筆記。
三、IB課程的評分標準
IB每門課程的*高分為7分(即6門課程的*高分數(shù)為42分)+3門拓展課程總分為3分,最終計算IB的課程總分為45分。
每門又被分為Standard Level標準級別(SL)和Higher Level(HL)高難度級別兩種等級。一般的IB文憑總體要求是擁有至少三門SL課程和三門HL課程。其中人文社會學部分的在近年的滿分人數(shù)略有下降, 且滿分率普遍不高。而經濟課程的報考人數(shù)達到近17000人位列第二名,第*名為歷史。
經濟的選課人數(shù)較多,科目的平均分數(shù)整體高于其他科目, 算是"性價比"較高的。
以IB經濟為例,來看看SL和HL的區(qū)別:
我們以IB*熱門的經濟為例,來感受一下SL和HL的難度區(qū)別。看看“差距”到底在哪。
IB的經濟學課程包含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與發(fā)展經濟學等相關內容。內容的范圍涉獵廣泛。但同時基礎內容部分的學術性難度也很高。對于很多國內的學生來說想要在這一科拿高分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相對理科來說,一般同學們在面對文科類課程時都會習慣用死記硬背來進行記憶,但經濟學這類文理兼修,同時內容涵蓋廣闊,且以寫作為主的科目來說就不好使了。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的知識點,透過分析、評估形成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因此想要獲得高分還是要下一番苦工的。
No.1SL和HL難度的內容區(qū)別
我們通過以下兩道例題來進行對比:
(例題考察范圍均出自于微觀經濟學的供給與需求考綱部分)
<例題一>(截取自SL P1):
<例題二>(截取自HL P3):
雖然兩道題都是以論述為主, 但第*道例題的簡答題中, 學生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要過關。在第二道HL例題中要求同學們不僅要能正確的運用線性需求函數(shù)結合題目需求做出計算,還要將計算結果做出相對應的分析。同時在語言要求方面相對理科來說要求更高,因為有很多專業(yè)術語在日常使用和在經濟學里面并不是相同的意思,例如:securities(證券),futures(期貨),甚至包含一些特殊的拉丁語,ceteris paribus。
No.2教授的時長不同
從IB官方給出的SL/HL難度的建議教授時間來看,HL經濟學的整體學習時間要比SL難度的高出約90個小時。其中第*個模塊的學習市場更是超過了60小時。同樣的兩年學制,選擇HL的同學們的時間會更加緊湊。HL每一個模塊的學習強度與內容深度的拓展都比SL多了不少(可見下圖黃線標出部分),且Internal assessment(IA)的內容并沒有因此豁免或減少。
No.3外部測試區(qū)別
HL難度在測試方面除了與SL難度重合的P1(簡答題),P2(case數(shù)據(jù)分析)以外,還設有額外的P3考試。P3考試的內容包含所有模塊內容的拓展材料和計算。因此學生平時的學習累積就顯得格外重要,需要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從大量的閱讀和背誦的量變,再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質變。
*文章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點贊
收藏
稍后學習規(guī)劃師會與您聯(lián)系,請保證手機暢通